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美国白蛾(灯蛾科)

2018-11-19 20:24|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34060| 评论: 0

摘要:   美国白蛾图片,美国白蛾长怎么样?美国白蛾怎么防治,美国白蛾用什么药最有效?美国白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美国白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

  美国白蛾图片,美国白蛾长怎么样?美国白蛾怎么防治,美国白蛾用什么药最有效?美国白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美国白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美国白蛾(灯蛾科) 

    一、中文名称:美国白蛾

    二、别名:秋幕毛虫、秋幕蛾、美国白灯蛾、色狼虫

  三、学名:Hyphantria cunea(Drury)

四、分部地区:我国于1979年在辽宁首次发现,现山东、陕西都有分布;国外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匈亚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奥地利、俄罗斯、波兰、保加利亚、日本、朝鲜等地。

五、危害作物:苹果、山楂、桃、李、海棠、梨、樱桃、杏、板栗、糖槭、桑树、白蜡、樱花、柳、杨、榆、栎、桦、刺槐、悬铃木、丁香、臭椿、连翘、雪柳、山桃、小桃红、五叶楓、南蛇藤、接骨木、爬山虎、绣球珍珠、落叶松以及树木附近的玉米、大豆、蔬菜、花卉和许多种杂草。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以幼虫食害叶片,被害叶只留叶脉,严重时吃成光杆。使树木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美国白蛾(灯蛾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9~12mm,翅展28~38mm,为纯白色的中型蛾子。头白色,复眼黑褐色,下唇须的上方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布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双栉齿状,长5mm,由45个小节组成,内侧枝齿较长,约为外侧枝齿的2/3。下唇须外侧黑色,内侧白色。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由50个小节组成。前翅白色或乳白色,斑纹多变,雄蛾由纯白色无斑点到具有浓密的黑色斑点或散生浅褐色,具有浓密黑斑点的个体其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及亚缘线在中脉处向外折角,再斜向后缘,中室端具黑点。后翅一般无斑点或中室端有一个黑点,亚缘处若干斑点位于M2Cu2处。前翅R2R3R4R5脉共柄,R1出自中室而游离;后翅M2M3从中室后角突出具一短的共柄,Sc与中室愈合。雌蛾前、后翅白色,通常无斑点。前足基节橘黄色有黑斑,腿节上方橘黄色,胫节、跗节内侧白色,外侧黑色,胫节端具一距,中后足腿节白色或黄色,胫节、跗节上常有黑斑,胫节端部有较长的距1对。雄蛾外生殖器爪形突端部尖锐,向腹面呈勾状弯曲,两侧的抱握瓣对称,抱握瓣的内侧具一齿状突起,突起端部较尖。阳茎端部较粗大,长于抱握瓣之长度,其端部有一列小刺。阳茎端基环梯形,板状。雌性生殖器的肛突发达,大而扁平,上有刚毛。美国白蛾外形与星白雪灯蛾、稀点雪灯蛾相似,极易混淆,主要区别特征为本种后足胫节无中距。

2、卵:圆球形,直径约0.5rmn,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为灰褐色,有较强的闪光,卵表面具有规则的凹陷刻纹。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宽2.5~2.7mm。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根据幼虫头部的色泽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类:红头型头部橘红色,额和傍额区有时染褐色或暗褐色,体由浅色至深色,几条纵线乳白色,毛疣着生稀疏的褐色或黑色刚毛,气门白色;围气门片黑色,腹足外侧深褐色,其端部黄色。按其色泽斑纹变化,还可分为四个类群。黑头型幼虫头亮黑色,无斑纹,傍额片,冠缝色淡而明显,体色多变,由浅到深,一般具黑色宽背带,据其色泽变化亦可再分为几个类群。我国目前发现的幼虫多为“黑头型”只在辽宁省凤城县凤凰山发现“红头型”幼虫。另外,美国白蛾胸足黑色,臀足发达,腹足外侧黑色,腹足趾钩异形单序,作中带排列,中央的长趾钩等长,10~14根,两端有小趾钩20~24根。

4、蛹:体长8~15mm,宽3~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气门椭圆形突出。臀棘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间凹陷。茧椭圆形黄褐或暗灰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网状。

美国白蛾(灯蛾科) 

九、发生规律:

1、生活史:美国白蛾发生代数因地区和头色型而异,日本和俄罗斯南部为“黑头型”,1年发生2代,而美国北部和加拿大每年发生1代,美国中、南部2~4代(“红头型”1~2代)。我国辽宁丹东为“黑头型”,12代,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和表土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羽化,两代成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幼虫发生期分別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至11月上旬,幼虫危害盛期分别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9月初开始陆续化蛹越冬。据饲养观察,平均气温18~28度时的成虫寿命为3~11天,平均5天。第1代卵期9~11天,第2代为6~7天。幼虫期34~47天,平均40天,共7龄;第1代蛹期9~11天,第27个月左右。

2、习性: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不强,有趋光性,成虫喜欢夜间交尾,只交尾一次,翌日产卵,产卵期3~4天。卵多产于叶背,“红头型”幼虫的卵多为双层排列,“黑头型”为单层排列,块状,一般单雌产卵700~800粒,最多达1940粒,卵块上覆盖白色的鱗毛。

幼虫孵出数小时后即吐丝结网营群集生活,5龄后开始分散取食,但“红头型”不离网巢,后期白天群栖大枝基部的网上,夜间到枝上取食。一头幼虫一生可取食15片左右的叶子,但耐饥力强,1~4龄幼虫可耐饥5~9天,5~7龄可耐饥9~15天。据国外报道,此虫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在俄罗斯的外喀尔巴阡地区,越冬蛹可忍受零下25~30度的严寒。美国白蛾可借风力传播,认为交通工具可传播各虫态。

美国白蛾的天敌资源丰富,在辽宁发现有核型多角体病毒、白僵菌、颗粒体病毒、曰本追寄绳和寄生蜂。捕食性天敌有草蛉、胡蜂、蜘蛛,鸟类捕食卵、幼虫及成虫。

十、防治方法:

1、加强对内、对外检疫,疫区苗木不经处理严禁外运,疫区内积极防治。

2、采卵块、剪除网巢,集中烧毁。5龄后,在离地面1m处的树干上,围草诱集幼虫化蛹,然后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时应在幼虫3龄以前喷布80%敌百虫乳油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及多种触杀剂农药,均有良好的防效。

4、保护和利用天敌。对核型多角体病毒应早加利用。

5、于成虫盛发期,进行捕杀,或用黑光灯诱杀。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对美国白蛾的介绍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上一篇:花布灯蛾(灯蛾科)
  美国白蛾图片,美国白蛾长怎么样?美国白蛾怎么防治,美国白蛾用什么药最有效?美国白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美国白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
下一篇:黄腹斑灯蛾(灯蛾科)
  美国白蛾图片,美国白蛾长怎么样?美国白蛾怎么防治,美国白蛾用什么药最有效?美国白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美国白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采用内蒙古圈养吃精饲料绵羊羊粪为原材料,添加
土法配置无公害农药方法
  土法配置无公害农药方法  1、草木灰制剂。每亩用10kg草木灰兑水50kg浸泡24小时
叶面肥为什么不能当农药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上叶面肥品种种类也越来越多,大多数含有作物所必需
农药药效不佳的原因
  农药药效不佳的原因  1、用药时机把握不准。打药务必抓住时机,只有了解病虫所
化肥、农药、激素的混合使用
  化肥、农药、激素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在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
农药混用的意义、原则和注意
  一、农药合理混用的意义  将两种农药或两种以上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农药制剂混配
哪些东西能提高农药或肥料的
  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害虫发生情况,将农药和肥料科学配制巧施在叶面上,不但能有
农作物地下害虫的化学防治方
  农作物地下害虫的化学防治方法  1、药剂拌种。播前用药剂处理种子,方法简便、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
  病虫害防治是农作物优质髙产栽培重要环节。但目前情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仍然离
科学购买恰宜农药的技巧
  合格的农药产品除了标明农药登记证、准产证、生产厂家地址外,还必须标明有效成分
如何科学选择农药?
  一、科学选购  首先,应到正规农药商店购买农药,不要购买流动商贩推销的农药。
农药标签符号代表的意思
  农药标签符号代表的意思  kg/ha:kg/公顷;  TM:总重量;  Wt:重量;  
雨季如何喷施农药效果好?
  1、以内吸性杀菌剂为主,保护剂为辅。一方面,要注意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如杀虫
粉剂农药为什么适宜阴雨天使
  每逢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甜瓜烂叶、烂蔓、烂瓜现象都会非常严重。尤其是天冷以后,
什么天气适宜喷农药?
  1、农药的种类不同,利于药效发挥的温度也不同。如20°C~30°C范围使用敌敌畏、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3-9-25 07:26 , Processed in 0.03900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X3.2

      © 2015-2019

      45010702000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