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为广谱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巴斯夫最成功的杰作。近期有网友咨询耕种帮:吡唑醚菌酯能治什么病?吡唑醚菌酯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吡唑醚菌酯什么时候不能使用?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特点 吡唑醚菌酯与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一样,吡唑醚菌酯也是线粒体呼吸作用抑制剂。它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吡唑醚菌酯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而发挥药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强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也能产生像延缓衰老、使叶片更绿、更好地耐受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胁迫以及有效使用水和氮等生理效应。吡唑醚菌酯可以被作物快速吸收,并主要由叶部蜡质层滞留,它还可以通过叶部渗透作用传输至叶片背部,从而对叶片正反两面的病害都有防治作用。吡唑醚菌酯在叶部向顶、向基传输及熏蒸作用很小,但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 吡唑醚菌酯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它的广谱、高效,还在于它是一个植物保健品。该产品有利于作物生长,增强作物对环境影响的耐受力,提高作物产量。吡唑醚菌酯除了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外,还能诱导许多作物尤其是谷物的生理变化,如它能增强硝酸盐(硝化)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作物快速生长阶段(GS 31-39)对氮的吸收;同时,它能降低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延缓作物衰老;当作物受到病毒袭击时,它能加速抵抗蛋白的形成--与作物自身水杨酸合成物对抗逆蛋白的合成作用相同。即使是在植物不发病的情况下,吡唑醚菌酯也可以通过控制继发病和减轻来自非生物因子的压力来提高作物产量。 吡唑醚菌酯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在推荐使用剂量下,绝大部分试验结果表明,其对作物无药害。 吡唑醚菌酯能防治的病害 吡唑醚菌酯广泛用于防治谷物、大豆、玉米、花生、棉花、葡萄、蔬菜、马铃薯、向日葵、香蕉、柠檬、咖啡、果树、核桃、茶树、烟草、观赏植物、草坪及其他大田作物上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引起的病害;也可以用于种子处理;同时,吡唑醚菌酯还是一个植物保健品,是美国环保署、欧盟和中国就“植物健康作用”登记的第一个产品。 吡唑醚菌酯可有效防治谷物上的叶枯病 (Septoria tritici)、锈病 (Puccinia spp.)、黄斑叶枯病 (Drechslera tritici-repentis)、网斑病 (Pyrenophora teres)、大麦云纹病 (Rhynchosporium secalis) 和小麦颖枯病 (Septoria nodorum),花生上的褐斑病 (Mycosphaerella spp.),大豆上的褐斑病 (Septoria glycines)、紫斑病 (Cercospora kikuchii) 和锈病 (Phakopsora pachyrhizi),葡萄上的霜霉病 (Plasmopara viticola) 和白粉病 (Erysiphe necator),马铃薯和番茄上的晚疫病 (Phytophthora infestans) 和早疫病 (Alternaria solani),黄瓜上的白粉病 (Sphaerotheca fuliginea)、霜霉病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香蕉上的黑条叶斑病 (Mycosphaerella fijiensis),柑橘上由痂囊腔菌 (Elsino? fawcettii) 引起的病害和黑星病 (Guignardia citricarpa),以及草坪上的褐斑病 (Rhizoctonia solani) 和腐霉病 (Pythium aphanidermatum) 等。用药量分别为:粮食作物50~250 g/hm2,草坪280~560 g/hm2。叶面处理和种子处理皆可。 另外,吡唑醚菌酯对蚕有影响,对附近有桑园地区使用时应严防飘移。梨树上使用时,在开花始期及落花的20 d左右时间内,为防止药害应尽量避免施用。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介绍吡唑醚菌酯的作用和用途,如您有更好的补充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3-9-23 11:40 , Processed in 0.03184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