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从受淹到恢复正常生长,大致可分成4个时期。 1、淹水期:稻苗生长停止,严重的死亡。其表现: ①叶片随受淹天数的增加,由挺变软,直至腐烂。稻苗受淹1~2昼夜,叶片和叶鞘的机械组织就受伤害;受淹3昼夜,叶色明显由翠绿变成暗绿色;受淹5昼夜以上,腐烂叶片明显增加。叶片受害,由上而下加重。处于功能期的叶片耐淹性较强,而出生较早的叶片首先烂腐。据观察,受淹3昼夜的绿叶素为3.37叶,5昼夜的为2.85叶,7昼夜的为1.0叶。而未淹的正常苗绿叶一般6~7叶。 ②茎蘖成活率随受淹程度加重而下降。据调查,淹3昼夜的,分蘖死亡率为13.11%,淹5昼夜的为85.53%,分蘖的耐淹能力差于主茎。茎蘖成活率:淹水5昼夜的为60%、7昼夜的为47.8%。8昼夜的主茎成活率为42.9%,而分蘖无一成活。 ③根系受淹程度加重,由白变黑,5昼夜以上则开始发臭。 2、滞长期:受淹稻苗排出水后,有一段停顿生长期。受淹3昼夜的一般轻灾,滞长期不明显,但3昼夜以上,受淹天数越多,滞长时间越长。 3、恢复期:据无锡市调查,受淹3~5昼夜的稻苗,叶片的生长速度在7/15~20日赶上正常苗,受淹7昼夜的稻苗7/25日才与正常稻苗出叶速度相近。新分蘖开始出生,但增长速度较慢。 4、快长期:经过一段恢复生长,稻苗形成了一定的营养体,分蘖的出生明显加快,形成分乘盛期。此期,分蘖日增量可在0.5万~1.0万,群体迅速扩大,直至形成高峰苗期。据观察,7月中旬10天中,受淹3昼夜的亩增苗7.48万,增长36.4%;受淹5昼夜的亩增苗7.58万,增长50.2%;受淹7昼夜的亩增苗4.48万,增长73.2%;未淹的增苗4.01万,增长15.6%。 受淹水稻的生育期,因经过淹水期,滞长期的基本停止生长过程,生育期相应推迟,表现为受淹天数越多,滞长期越长,生育期推迟越明显。一般淹3~5昼夜的齐穗和成熟期迟1~2天,淹7昼夜的迟2~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