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关于棉花“三丝”控制方法的探讨

2017-7-19 05:08|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163| 评论: 0

  
种植技术

棉花“三丝”是指混入原棉中的对棉花及其制品质量有严重影响的非棉纤维和有色纤维,如化纤、麻丝、塑料膜、塑料丝、线绳、布块、纸片及人、狗、鼠、鸡、鸭等动物毛发羽绒类等。由于“三丝”具有与棉纤维同样轻、细、小的特点,纺纱时难以清除,往往被包卷或附着在纱条上,使条干不均匀,棉纱的棉结和杂质粒数增加,强力下降,断头率增加,降低生产效率;织布时,断头率增加,布面质量下降;染色时,因着色不同,印染效果不理想,影响外观。

    “三丝”问题是个困扰着纺织企业的顽疾,为了减少“三丝”对纱布质量的影响,棉纺企业不得不组织专人在棉花投料前将棉包逐包开松撕扯,逐根挑拣,同时在纺纱的各道工序也加大防丝捉疵力度,为此棉纺企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使生产成本大增。尽管如此,也无法完全扼制住“三丝”的危害,漏拣“三丝”的情况依然存在,客户投诉退赔事件时有发生,给生产和经营带来了极大影响,所以棉花“三丝”控制工作既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点又是质量控制的难点。

    一、棉花“三丝”控制方法

    要做好“三丝”控制工作,首先要弄清原棉“三丝”含量状况和产生途经,然后对症下药。2006年1月~6月某棉纺厂抽检各产地原棉360包,共拣出各类异性纤维27250根。

    1.棉花“三丝”源头控制。

从表1可以看出,毛发、线头、塑料丝、塑料片等主要“三丝”都是在采摘、摊晒、包装、收购过程中混入籽棉的,所以棉花“三丝”源头控制是“三丝”控制的重点和最有效的方法。棉花“三丝”源头控制主要有三个途经:收获环节控制、收购环节控制和加工环节控制。

    ①收获环节控制。包括采摘、摊晒和运输时的控制,主要依靠棉农来完成。我国棉花生产者多,小、弱、散的现状决定了棉花采摘主要依靠人工。这就要求棉农在摘拾棉花时,首先要戴好帽子或头巾,将头发严密遮住,防止落发混入籽棉中,采用棉布袋或竹筐盛装棉花,杜绝使用化纤编织袋,发现农膜、塑料丝等异性纤维随时剔除;其次是不在地面摊晒棉花,不在易产生异纤的物品上摊晒,防止狗、猫、鸡、鸭等动物进入摊晒的棉花中;第三是在运输棉花时,用棉布包包装棉花,并严密遮盖,防止异物飘入。

    ②收购环节控制。主要依靠棉花加工企业来完成,首先要求工作人员和棉农进入收购区时,戴好工作帽,发不外漏,避免落发混入棉花中;第二,棉农交售棉花一律使用白色棉布包,不用化纤绳和有色线绳扎口,严禁使用化纤编织袋;第三,棉花倒垛时,逐包挑拣“三丝”,含“三丝”特别多的棉花,要单独存放,单独挑拣或拒收。

    ③加工环节控制。加工环节“三丝”控制主要分三步:第一,加工前安排专人对预轧籽棉按照规范的挑拣方法,定员定额逐把挑拣籽棉,有条件的实行移垛管理;第二,籽棉付轧喂花时,随时挑拣,并尽量避免夜间加工,以保证质量;第三,加工时优化轧花工艺,加强棉花杂质、异物清排力度,把好棉花加工质量关。

    2.棉纺企业“三丝”控制。

    尽管大家已认识到了棉花“三丝”源头控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但由于我国大部分棉田比较分散,棉农、棉厂、纱厂等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相应的防范措施,棉花“三丝”源头控制效果并不明显,“三丝”仍是棉纺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降低“三丝”的危害,各棉纺企业在“三丝”控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某棉纺厂2006年上半年“三丝”车间共挑拣原棉五千余吨,仅工资一项就支付一百四十多万元,每吨棉花成本增加二百八十多元,棉花“三丝”控制已成为棉纺企业的工作重点。

    ①重视“三丝”源头控制。加强与棉花加工企业的合作,建立固定的原棉供应基地,制定原 棉采购“三丝”控制标准,对进厂原棉按5%比例逐批预检,“三丝”超标原棉,进行降价或退货处理。

    ②采用人海战术挑“三丝”。有的纱厂万锭挑“三丝”员工达到50人以上,在工作中严格规范“三丝”挑拣操作手法,采用挑拣、复检、抽查等层层把关的方法,以确保投入原棉“三丝”指标满足客户需求。

    ③加强生产管理。生产品种准确定位,整条线全部生产纯棉产品,保证有一个无异性纤维的生产环境,同时加强各工序捉疵防丝力度,全员参与,齐心协力,共剿“三丝”。

    ④使用仪器把关。在清花工序安装异纤自动分拣器,在自动络筒机上安装异纤剪切系统,消除漏检“三丝”的危害。

    二、棉花“三丝”控制新途径

    1.加强宣传教育,规范“三丝”标准。

    在棉花采摘季节,棉花加工企业要深入棉田、棉农家中广泛宣传棉花“三丝”的危害及控制方法,并协助棉农做好这项工作,形****人认识“三丝”,人人防范“三丝”的良好习惯。棉花收购期间,棉花加工企业要主动联系棉纺织厂,共商棉花“三丝”控制大计,棉纺织厂要把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自己锁定的供棉企业,共同制定“三丝”控制标准和控制措施。现在许多棉纺织厂制定了“三丝”控制标准,但都是根据本厂生产需要制定的,标准很不统一,使棉花加工企业在三丝控制时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建议国家要出台全国统一的棉花“三丝”控制标准,作为棉花定级定价的依据之一,所有涉棉企业共同遵守。

    2.采用利益驱动原则,调动“三丝”控制的积极性。

    棉花加工企业要有切实可行的“三丝”控制标准,在棉花收购时,不仅要认真检验棉花的品级、长度、回潮率、杂质、衣分等质量指标,还要认真检验棉花的“三丝”含量,对超过或低于控制标准的棉花,实行价格扣补,充分调动棉农挑拣“三丝”的积极性。同样用棉企业也要如此,但现在有的纱厂宁肯在本厂花大本钱挑拣原棉,也不愿出相应的高价购买无“三丝”棉花,这样既不能保证用棉质量,又挫伤了棉花加工企业控制“三丝”的积极性。

    3.加强“三丝”控制,打造企业品牌。

    “三丝”控制新理念强调既要保证棉花质量满足用户要求,又要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找到其最佳结合点是当前所有涉棉企业的奋斗目标。创造无“三丝”品牌是棉花加工企业和棉纺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无“三丝”并不是要求棉花或棉纱中无一粒“三丝”,事实上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只是要求棉花或棉纱的“三丝”指标能满足客户需求,做到“三丝”质量零投诉。生产无“三丝”原棉和高档棉纱是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的有力武器,也是适应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必然选择。

    三、总结

    棉花“三丝”控制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搞好“三丝”源头控制,从根本上降低“三丝”的危害。对棉纺企业来说,首先要求采购部门努力采购到“三丝”含量较低的优质原棉;其次是销售人员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使客户的“三丝”指标定到最低限度;第三是质控部门要准确定位生产品种,合理配棉,加强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第四是生产车间要严格规范“三丝”挑拣工作法,积极探索“三丝”控制最佳途径。总之,棉花“三丝”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各环节的紧密配合,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才能以较低成本打造无“三丝”棉纺织产品品牌,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技术
   棉花“三丝”是指混入原棉中的对棉花及其制品质量有严重影响的非棉纤维和有色纤维,如化纤、麻丝、塑料膜、塑料丝、线绳、布块、纸片及人、狗、鼠、鸡、鸭等动物毛发羽绒类等。由于“三丝”具有与棉纤维同样轻、细、小的特点,纺纱时难以清除 ...
下一篇:管棉田应对“症”下“药”
   棉花“三丝”是指混入原棉中的对棉花及其制品质量有严重影响的非棉纤维和有色纤维,如化纤、麻丝、塑料膜、塑料丝、线绳、布块、纸片及人、狗、鼠、鸡、鸭等动物毛发羽绒类等。由于“三丝”具有与棉纤维同样轻、细、小的特点,纺纱时难以清除 ...

相关技术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采用内蒙古圈养吃精饲料绵羊羊粪为原材料,添加
怎样给西瓜施追肥?
  1、西瓜苗期追肥:西瓜定植后可以追施催苗肥。结合浇缓苗水,在西瓜植株附近开一
怎样给西瓜施基肥?
  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西瓜,应该施足基肥,以防止后期脱肥影响产量。基肥以腐熟
西瓜苗期如何施肥?
  1、营养土的配置:营养土的结构和成分对西瓜根系和幼苗的生长有直接的影响。育苗
西瓜的需肥特点是怎么样?
  一般认为每1000千克商品瓜需氮5.08千克、磷1.56千克、钾6.4千克。氮能促进植株正
西瓜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有哪
  1、温度要求  西瓜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25~30℃,40℃高温则对
西瓜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哪些?
  西瓜属葫芦科,原产于非洲。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
怎样预防棚室西葫芦氨气危害
  1、西葫芦氨气危害症状:花、幼叶、幼果等幼嫩组织先发生褐变,后变为白色,严重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锌症
  西葫芦缺锌症状:从中部叶片开始褪色,与正常叶比较,叶脉清晰可见。随着叶脉间逐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镁症
  西葫芦缺镁症状:西葫芦植株下部叶叶脉间由绿渐渐变黄,最后除叶脉、叶缘残留绿色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钙症
  西葫芦缺钙症状:西葫芦植株上部叶稍小,向内侧或向外侧卷曲,生长点附近的叶片叶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钾症
  西葫芦缺钾症状:西葫芦植株生长缓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由青铜色逐渐向黄绿色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磷症
  西葫芦缺磷症状:西葫芦植株矮化,叶片小而僵硬,颜色暗绿,叶片平展并微向上挺。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氮症
  西葫芦缺氮症状:西葫芦缺氮植株生长缓慢,呈矮化状,叶片小而薄,黄化均匀,不表
棚室西葫芦化瓜的原因及防治
  西葫芦化瓜是生产上较常见现象。化瓜即指西葫芦雌花开放后3~4天内,幼果前面部分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6-16 04:15 , Processed in 0.55815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X3.2

© 2015-2019

45010702000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