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

2017-2-18 13:52|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819| 评论: 0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是指培养料经过堆制,在最后一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趁热运进发酵室,在10~12个小时内升温至60℃~62℃并保持4~6个小时,然后通风降温至48℃~52℃并保持4~5天。实践证明,培养料二次发酵后栽培蘑菇,产量比一次发酵的高出40%左右。现介绍两种常用的二次发酵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室内加温后发酵
选择密闭性较好的菇房关闭门窗,堵塞通风口。在第一次发酵第三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 50℃~60℃时将培养料趁热运进菇房,集中堆放在中层。当料温为45℃时,立即将室外旺盛燃烧的煤炉搬进菇房,用猛火升温。为保证菇房内的湿度,可在煤炉上放一锅水。升温时间越短越好,应在10~12个小时内达到60℃~62℃并保持4个小时。然后,开窗通风,使温度降至48℃~52℃并保持4天。
室外覆膜后发酵
选好发酵场地,砌好通风道或在堆制过程中用木棒留通气孔。以通风道为中轴,将培养料翻至二次发酵场地,堆成1.5~2m宽、0.8~1m高的料堆,用竹竿在料堆上弯成弓形支架,两端插入地下,支架与料堆距离约30cm,用薄膜覆盖在上面,四周压紧,即可进行二次发酵。
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二次发酵,都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二次发酵是在一次发酵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要保证一次发酵的质量。②散堆后,培养料要尽快搬入房中,集中堆放,不要散开,以放在中层为宜。③要注意培养料的含水量。在二次发酵前要补足水分,用石灰水调整含水量至65%~70%、ph值为7.5~8。④二次发酵的温度为55℃~60℃并保持4个小时,控温阶段保持48℃~53℃4天。⑤适时结束发酵,通风降温,以保证培养料的发酵质量。二次发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一次发酵时间的长短及料熟程度,一次发酵时间长且料偏熟时,二次发酵的时间可缩短。⑥二次发酵结束后,培养料如散发出甜香味且无氨臭味、颜色为深棕红色、表面长有白色放线菌时,即为发酵成功。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香菇要高产重在抓接种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是指培养料经过堆制,在最后一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趁热运进发酵室,在10~12个小时内升温至60℃~62℃并保持4~6个小时,然后通风降温至48℃~52℃并保持4~5天。实践证明,培养料二次发酵后栽培蘑菇,产量比一次发酵的高出40%左 ...
下一篇:梨树二次开花有对策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是指培养料经过堆制,在最后一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趁热运进发酵室,在10~12个小时内升温至60℃~62℃并保持4~6个小时,然后通风降温至48℃~52℃并保持4~5天。实践证明,培养料二次发酵后栽培蘑菇,产量比一次发酵的高出40%左 ...

相关技术

最新评论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采用内蒙古圈养吃精饲料绵羊羊粪为原材料,添加
怎样给西瓜施追肥?
  1、西瓜苗期追肥:西瓜定植后可以追施催苗肥。结合浇缓苗水,在西瓜植株附近开一
怎样给西瓜施基肥?
  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西瓜,应该施足基肥,以防止后期脱肥影响产量。基肥以腐熟
西瓜苗期如何施肥?
  1、营养土的配置:营养土的结构和成分对西瓜根系和幼苗的生长有直接的影响。育苗
西瓜的需肥特点是怎么样?
  一般认为每1000千克商品瓜需氮5.08千克、磷1.56千克、钾6.4千克。氮能促进植株正
西瓜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有哪
  1、温度要求  西瓜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25~30℃,40℃高温则对
西瓜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哪些?
  西瓜属葫芦科,原产于非洲。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
怎样预防棚室西葫芦氨气危害
  1、西葫芦氨气危害症状:花、幼叶、幼果等幼嫩组织先发生褐变,后变为白色,严重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锌症
  西葫芦缺锌症状:从中部叶片开始褪色,与正常叶比较,叶脉清晰可见。随着叶脉间逐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镁症
  西葫芦缺镁症状:西葫芦植株下部叶叶脉间由绿渐渐变黄,最后除叶脉、叶缘残留绿色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钙症
  西葫芦缺钙症状:西葫芦植株上部叶稍小,向内侧或向外侧卷曲,生长点附近的叶片叶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钾症
  西葫芦缺钾症状:西葫芦植株生长缓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由青铜色逐渐向黄绿色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磷症
  西葫芦缺磷症状:西葫芦植株矮化,叶片小而僵硬,颜色暗绿,叶片平展并微向上挺。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氮症
  西葫芦缺氮症状:西葫芦缺氮植株生长缓慢,呈矮化状,叶片小而薄,黄化均匀,不表
棚室西葫芦化瓜的原因及防治
  西葫芦化瓜是生产上较常见现象。化瓜即指西葫芦雌花开放后3~4天内,幼果前面部分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6-16 21:13 , Processed in 0.89997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X3.2

© 2015-2019

45010702000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