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小麦三优三防抗逆高产栽培技术

2023-11-1 01:47|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85| 评论: 0

小麦是临西县大粮食作物。如何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成果,简化栽培环节,筛选使用技术,突破限制因素,形成一套适合当地生产和生态条件的抗逆高产栽培模式,达到小麦高产丰收的目的,意义相当重大。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小麦三优三防抗逆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三优三防抗逆高产栽培技术1 实施“三优”夺高产

1.1 优化品种 先后引进新品种(系)12个,通过开发研究,明确了我县丰产品种应具备如下特点:

①耐旱抗倒:鉴于我县历年小麦在大田生长期间降雨较少的特点,要求品种株高中矮,根系发达,不仅抗倒伏,还要有较强的耐旱性能,达到少雨年份稳产、多雨年份高产。

②多抗早熟:高抗锈病、白粉病,耐蚜虫,抗干热风,落黄好,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尽量早熟,以利倒茬复播。

③优质丰产广适:符合优质小麦标准,丰产稳产,适产幅度大。经多点试验,筛选出综合性状好的邯麦9号、冀麦6203,现已成为我县的主推品种。又统一供种,做到品种少、精、纯,主推品种突出,消灭品种“多乱劣杂”现象。

1.2 优化施肥 目前麦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是:有机质较足,平均含量为12.5%,丰富地块占2/3;普遍缺磷,磷含量11.3mg/kg,丰富地块占1/12;氮素偏低,碱解氮含量71.3mg/kg,丰富地块占1/10;部分缺钾,钾含量79.3mg/kg,缺乏地块占1/5;按照养分平衡配方法,提出的施肥方案是增施有机、氮、磷三肥,补施钾肥。施肥标准按目标产量3800~5000kg/公顷麦田,按氮磷钾有效成分投入比1∶0.65∶0.75,每公顷施用土杂肥3万kg以上,标准氮肥460kg,磷肥530kg,钾肥48kg;目标产量5000~6500kg/公顷麦田,氮磷钾有效成分投入比1∶0.55∶0.8,每公顷施用土杂肥3万kg以上,标准氮肥900kg,磷肥800kg,钾肥200kg。施用方法:有机肥、磷肥、钾肥全部作基肥分层施入,旱地氮肥全部基施,水浇地氮肥65%~75%基施,其余部分春季追施。

1.3 优化播种 ①促墒播种:我县具有晚秋旱的气候特点,水分缺乏常常危及秋种。秋种时,干旱地块按播种服从墒情的原则,抢墒不等时,突出趁墒抢种;水浇地块,则按有墒抢墒、无墒造墒的要求,采用浇好串茬水、浇足底墒水、速浇“蒙头水”等方法,促墒下种。②适播期和播量:播期、播量与品种良好搭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根据茬口与墒情定播期,利用品种与播期调播量:分蘖力强的品种、早播田、高产田,适当减少播量;分蘖力弱的品种、晚播田、低产田,适当增加播量。在适期播种情况下,每公顷的适宜基本苗为:精播高产田130~200万;旱薄地220~280万;晚茬麦300~450万。③机耕机播:机耕机播周期短、效率高、质量好,利于抢耕蓄墒,抢播争时、苗齐苗匀。

2 落实“三防”保稳产

2.1 合防倒伏 ①选用中矮秆、根系发达的抗倒伏品种。推广的邯麦9号、冀麦6203均表现茎秆硬、根系强,抗倒伏性能优于原品种。②合理密植,适当压低基本苗数,采用小群体壮个体的增产途径。③协调氮磷钾肥配比,目前条件下应增氮磷钾,巧用拔节肥水、以利壮秆;不浇风雨水,防止诱发倒伏。④促控结合,冬前及早春对群体偏大的麦田进行深锄镇压,控旺壮个体。⑤化控防倒,起身期喷施多效唑每公顷600g~700g,可明显缩短茎基部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增加产量。

2.2 防治病虫害 ①药剂拌种,苗齐苗壮。播种前用40%的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2%的立克秀每公顷30g与种子混拌,防治白粉病、全蚀病、纹枯病、锈病、黑穗病、根腐病。②生长期施药,保麦苗安全生长。根据预测预报,选用40%氧化乐果1000倍药液,防治麦蚜、红蜘蛛;用粉锈宁每公顷有效成分150g,对水喷洒,防治白粉病、锈病。

2.3 防早衰 ①选用后期根系活力强、落黄性强、粒重稳定的品种。②将春季水的浇灌时间适当推迟至拔节期,以促初生根下扎,吸收利用深层水。③浇水扬花灌浆水,使后期土壤水分充足。④叶表面喷磷补钾,用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洒。

关于小麦三优三防抗逆高产栽培技术的情况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感谢大家的查阅和支持。

(一)技术概述

河北省滨海平原麦区,是河北省小麦的低产区。大部分麦田以潮土和盐化潮土为主,地势低平,土壤瘠薄盐碱、水资源严重不足,小麦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针对河北滨海旱碱地小麦生产情况,结合我院多年小麦抗逆育种和栽培研究成果,创新集成了“旱碱地小麦抗逆减灾丰产栽培技术”,以减轻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实现大面积小麦生产的高产稳产。

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优种、蓄墒保墒、施足底肥、药剂拌种、依墒播种、麦田镇压、趁墒追肥、防治病虫草害、后期防衰增重等核心技术内容。

(二)增产增效情况

2012年我院在黄骅中捷农场9队对旱碱地小麦抗逆减灾丰产栽培技术进行示范,该技术模式示范应用品种中捷321-9、沧麦6002,示范面积30亩,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6月5日组织有关专家,对技术示范田进行了田间测产,田间检测结果如下:

中捷321-9品种亩穗数45.5万,穗粒数25.4粒,千粒重按常年40g计算,按85%折亩产量397.9kg。

沧麦6002亩穗数41.2万,穗粒数24.7粒,千粒重按常年40g计算,按85%折亩产量346.0kg。以上两个品种创该队旱碱地小麦高产量。

(三)技术要点

1、选用优种

选用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要求品种冬性,根系发达,抗旱力强,耐瘠薄,抗寒性好,适于早播,生长势强,分蘖率高,成穗多。其发育前期较慢而稳健,后期灌浆快,对肥水的要求低,落黄好,不早衰,在旱地种植受水分亏缺的影响较小,易达到稳产高产。

目前,表现比较好的抗旱耐盐碱瘠品种有冀麦32、沧麦6001、中捷321-4、沧麦6002和沧麦6005等。

2、蓄墒保墒

一年一作的旱地,伏前深翻,免耕多耙,合口过伏,使土壤形成里张外合的结构,既能接纳雨水,又可防止地表径流,为小麦播种创造一个肥足墒饱、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

一年两作深耕可在前茬作物播种前进行,一般耕深以20~22cm为宜,有条件的地方可加深到25~28cm,深松耕深度可至30cm。同一块地可每2~3年进行一次深耕。

3、施足底肥

旱碱地不能浇水,追肥效果差,提倡肥料底施,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在耕地时作底肥一次翻入。 一般低产麦田亩施碳铵和过磷酸钙各50~75 kg亩增施钾肥10~15 kg,当季可获较高产量。

为培肥地力,创建高产旱碱地麦田,一般亩施农家肥2000 kg,二铵30 kg,尿素10~15 kg,硫酸钾10 kg、硫酸锌1 kg。使麦苗早生快发,为春后生长成穗、增粒、增重打下基础。

施肥深度一般控制在20cm以下,肥料深施,可利用下层水分,水肥同步,起到以水调肥作用。

地方小麦若想实现高产栽培,就必须优化其综合配套措施,这其中就包括秸秆还田、施底肥、优种选择、适量播种以及冬前春后麦田管理等等。

1小麦栽培期间关键性技术

1.1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小麦种植品种

我们都知道不同种类的小麦在环境适应性和抗病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不同的土地地质、不同的气候环节则就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去选择不同的小麦种植品种。在小麦栽培之前,有关农业工作者需要对当地的气候环节以及近些年来该地小麦种植效益做好调查,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然后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进行农业生产种植。土地贫瘠的地区,不适宜选择喜好肥水的小麦品种。春小麦和冬小麦的选择多根据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来划分的,比如我国东北就要种植春小麦,而华北及其以南地区就应该种植冬小麦。

1.2提高小麦播种质量技术

一方面,小麦的种植需要选择好正确的播种时期,毕竟农作物的生长对温度等气候条件有着很大的要求。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易受到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很有必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要想一次性地达到很好的除害效果,重视一喷三防很有必要,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在一起,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调配,从而达到放热干风、治虫除害等多方面的效果。所谓的小麦氮肥后移技术,是指尽可能多地减少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这种比例可提高到50%以上,前提是得保证各种有机肥、磷肥和钾肥施肥充沛的基础上。

1.3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以及氮肥后移技术

小麦的“一喷三防”技术主要指小麦生长后期,把杀虫剂、杀菌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进行合理调配,通过喷施药有效防控病虫害、防干热风以及防早衰,进而对获得良好的粒重以及粒数;氮肥后移技术为在底施有机肥、钾肥、磷肥或者氮肥等基础上,以实际需要作为依据,把氮素化肥的底肥减少至55%左右。实施氮肥后移技术,能够提升氮肥应用的效果,保障单位穗数增加,提升产量,还可增加后期籽粒蛋白质含量,获得良好的质量。

1.4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首先,做好苗期管理工作。小麦播种后要急性适当镇压,保持田间墒情。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田间缺苗的应该及时补苗,对于缺苗不严重的区域,采用人工移栽的方式从稠密地区移栽麦苗补种。对于断垄严重的地区使用相同品种的小麦催芽后播种。针对田间小麦生长较弱,麦苗发黄的应该做好施肥工作,结合冬灌一般每亩施入尿素10公斤左右。小麦返青后要做好田间划锄工作,促进小麦根系生长,保证小麦多分蘖,多分有效蘖。

对于田间肥力较高,小麦生长旺盛的应该做好小麦防控工作,一般在小麦生长到六叶一心之后,及时进行蹲苗处理,避免小麦徒长影响到小麦正常分蘖;其次,做好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小麦从拔节期到成熟期为小麦生长的中后期,这个时期应该争取小麦多分蘖,促进小麦成穗和籽粒膨大灌浆。小麦进入拔节期后,应该做好施肥灌溉工作。结合每次灌溉每亩施入尿素10~15公斤。对于立地条件较差,小麦群体生长适宜的应该在拔节初期进行灌溉。对于田间肥沃,小麦生长旺盛的应该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进行。小麦进入灌浆期后,为了避免小麦出现早衰情况,要做好叶面施肥工作。一般情况下选择使用0.1%的尿素溶液和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性叶面施肥,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积累营养物质。

1.5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应用秸秆还田是希望利用到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质,它是土壤栽培种植农作物所需要的重要营养肥料,因此应该科学实行秸秆粉碎并将其直接还田,极大程度促进土壤肥力提升,优化田间耕地的抗旱保墒能力。一般来说,小麦栽培种植均为前茬玉米种植后的回茬麦,所以利用秸秆还田技术也是为了将前茬玉米种植所残留的秸秆完全粉碎、破茬,以深耕或旋耕的方式来将粉碎后的秸秆深埋到土壤中,使其作为肥料完全覆盖地表。

从技术角度来讲,秸秆还田一定要做到及时,一般要做到边收割玉米边粉碎、边翻埋秸秆,这样做也是为了借助玉米秸秆在收割时含水量较高,而且及时翻埋也能利于土壤腐解,为小麦栽培创造良好条件。以玉米秸秆的腐解过程为例,它就需要实施100:4:1的碳氮磷比例,这也是为了解决秸秆还田时的微生物与作物营养争夺矛盾,特别是缓解对氮元素的争夺。所以还田过程中每还田100kg秸秆,就要外加加入10kg碳酸氢铵与3.5~4kg尿素,而对于某些缺磷的土壤则还要适当为其增补磷肥。

秸秆的粉碎与翻埋要选择大型机械来来进行作业,确保机械的离地间隙在5cm左右。不能在玉米秸秆倒伏后粉碎,因为这样会降低玉米秸秆的粉碎率。而且玉米秸秆的粉碎长度要控制在5~7cm左右,且要杜绝漏切现象出现。秸秆在粉碎以后就要立即使用化肥,采用旋耕方法保证它能够被腐烂分解,这样不但能够增肥地力,也能达到保墒效果,对土壤板结预防也有一定作用。

1.6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种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也属于对产量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种因素,因此应当对其进行合理防治。通常当出现持续阴雨情况时,病虫害发生率比较高,应当尽早选择优质农药及早进行喷洒防治。此外,在用药之后如有持续阴雨天气出现,也应当及时补喷药剂,从而保证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另外,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所出现病虫害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应当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方法及药物,保证小麦病虫害防治取得较好效果,使小麦更好地生长。

2有效提升种植效益的科学策略

2.1提升单位产量

为获得较高的种植效益,有效提升小麦单位产量是关键内容。所以,需要培育质量优越的小麦种植品种,将小麦抗病虫害性能显著提升,进而提升小麦的高产。需要不断强化对小麦抗逆栽培技术的研究,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土壤的贫瘠会对小麦的单位产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农业种植者提升农田的土壤肥力,降低对农药化肥的应用量。

2.2积极培育小麦新品种

同质量较差小麦相比较,优质小麦虽然价格更高,但是仍然存在市场竞争力。对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今社会,人们对食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优质小麦在生产的增效作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用于制作优质糕点,也可远销国外。因此,需要采取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升小麦的质量。

2.3推动规模化播种

为了获得更高的小麦种植效益和水平,应该将小麦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发展为规模经济形式,推动实现高产以及优质化的小麦种植模式。需要延长小麦生产的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此期间,还要提升农业劳动者种植技术以及素质,使小麦种植更具化。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水稻旱育秧栽前5-7天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是临西县大粮食作物。如何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成果,简化栽培环节,筛选使用技术,突破限制因素,形成一套适合当地生产和生态条件的抗逆高产栽培模式,达到小麦高产丰收的目的,意义相当重大。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小麦三优三防抗逆高产栽培技术。小麦三优三防抗逆高产栽培 ...
下一篇:水稻如何抛芽栽培,水稻抛芽栽培技术
小麦是临西县大粮食作物。如何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成果,简化栽培环节,筛选使用技术,突破限制因素,形成一套适合当地生产和生态条件的抗逆高产栽培模式,达到小麦高产丰收的目的,意义相当重大。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小麦三优三防抗逆高产栽培技术。小麦三优三防抗逆高产栽培 ...

相关技术

最新评论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采用内蒙古圈养吃精饲料绵羊羊粪为原材料,添加
怎样给西瓜施追肥?
  1、西瓜苗期追肥:西瓜定植后可以追施催苗肥。结合浇缓苗水,在西瓜植株附近开一
怎样给西瓜施基肥?
  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西瓜,应该施足基肥,以防止后期脱肥影响产量。基肥以腐熟
西瓜苗期如何施肥?
  1、营养土的配置:营养土的结构和成分对西瓜根系和幼苗的生长有直接的影响。育苗
西瓜的需肥特点是怎么样?
  一般认为每1000千克商品瓜需氮5.08千克、磷1.56千克、钾6.4千克。氮能促进植株正
西瓜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有哪
  1、温度要求  西瓜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25~30℃,40℃高温则对
西瓜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哪些?
  西瓜属葫芦科,原产于非洲。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
怎样预防棚室西葫芦氨气危害
  1、西葫芦氨气危害症状:花、幼叶、幼果等幼嫩组织先发生褐变,后变为白色,严重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锌症
  西葫芦缺锌症状:从中部叶片开始褪色,与正常叶比较,叶脉清晰可见。随着叶脉间逐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镁症
  西葫芦缺镁症状:西葫芦植株下部叶叶脉间由绿渐渐变黄,最后除叶脉、叶缘残留绿色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钙症
  西葫芦缺钙症状:西葫芦植株上部叶稍小,向内侧或向外侧卷曲,生长点附近的叶片叶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钾症
  西葫芦缺钾症状:西葫芦植株生长缓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由青铜色逐渐向黄绿色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磷症
  西葫芦缺磷症状:西葫芦植株矮化,叶片小而僵硬,颜色暗绿,叶片平展并微向上挺。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氮症
  西葫芦缺氮症状:西葫芦缺氮植株生长缓慢,呈矮化状,叶片小而薄,黄化均匀,不表
棚室西葫芦化瓜的原因及防治
  西葫芦化瓜是生产上较常见现象。化瓜即指西葫芦雌花开放后3~4天内,幼果前面部分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6-16 11:51 , Processed in 0.88964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X3.2

© 2015-2019

45010702000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