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李树流胶病的发病规律与综防技术

2023-10-31 14:40|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52| 评论: 0

李树流胶病leedingdisease,又称疣皮病,是危害李、柑桔、桃等果树植株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树干上。此病会造成树皮与木质部腐烂,树势日趋衰弱,叶片变黄,变小。严重时,全株树干枯死。下面给大家介绍下李树流胶病的发病规律与综防技术。

李树流胶病的发病规律与综防技术

李树流胶病的发病症状

李树流胶病发病初期病部呈灰褐色,并渗出半透明黄褐色的树胶,病部树皮松裂、脱落,木质部显露,周围出现隆起。冬季气温较低时,常因寒潮以及早霜使枝干冻伤,容易诱发流胶病。梅州地区的天气条件,7月份气温过高,湿度不足,病害发生缓慢;8~9月份雨水较多时,可再蔓延危害。

李树流胶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2种。

生理性流胶

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以主干发病突出。发病初期病部肿胀,并不断流出树胶,3~4个流胶珠连在一起,形成直径3~10mm圆形不规则流胶病。树胶初时为透明或褐色,时间一长,柔软树胶变成硬胶块。雨后树胶与空气接触变成褐色硬质琥珀状胶块,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变褐腐烂,致使树势越来越弱,严重者造成死树,雨季发病重,大龄树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

侵染性流胶

主要为害枝干。病菌侵染当年生枝条,多从伤口和侧芽处入侵,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具有潜伏侵染特征,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圆形的小黑点,1年有2次高峰期,5月上旬~6月上旬1次,8月下旬~9月上旬1次,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大区别。

李树流胶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

李树流胶病是由葡萄座腔菌、桃囊孢菌侵染引起的。此外,树干害虫、冻害、霜害、受涝、土壤粘重及各种树皮损伤或环割树皮,也会引起流胶。李树流胶病的病原菌在树干、树枝的染病组织中越冬,第2年在萌芽前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且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后可再侵染。梅州地区每年在3月下旬开始发生流胶病。高湿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春季低温多阴雨易引起树干发病,高温多湿的4~6月更是发病盛期。病原李囊孢菌通过风雨传播,再到枝条和树皮进行初侵染,其分生孢子发芽温度为8~40℃,适温度为24~35℃,相对湿度85%~90%。病菌在树干、枝条病中越冬,于次年3月下旬~4月中旬开始喷射分生孢子,随气流、降水滴溅传播,从枝条皮孔或伤口侵入树皮再侵染。5~6月为侵染高峰期,9月下旬~10月中旬侵染缓慢停止。在管理粗放、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树体衰弱的情况下,易发生病害。

侵染途径

侵染性流胶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枝里越冬,次年3月下旬~4月中旬散发生分生孢子,随风而传播,主要经伤口侵入,也可从皮孔及侧芽侵入引起初侵染,可进行再侵染。特别是雨天从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顺枝干流下或溅附在新梢上,从皮孔、伤口侵入,成为新梢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枝干内潜伏病菌的活动与温度有关。当气温在15℃左右时,病部即可渗出胶液,随着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增多,病情加重,且土壤粘重、酸性较大、排水不良易发病。

主要的综防技术

根据李树流胶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在生产实际中防治此病应以农业防治与人工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主要控制孢子的飞散及孢子的侵入发病的2个高峰期。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李树养护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李树的抗病能力

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667m2增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适量增施磷、钾肥,中后期控制氮肥;科学修剪,合理负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损伤,协调生长与结果的矛盾,保持稳定的树势。同时,在雨季时做好排除积水,降低李园湿度。适时夏剪,改善透风透光条件,同时防治好其它病虫,特别是李树的枝干害虫,减少病虫伤口和机械伤口。

改良土壤,增施石灰。李树耐干旱,适宜在沙质松散土壤中种植,应改良土壤,粘土应掺入粗沙;667m2施生石灰25~50kg,改善土壤的酸碱度,降低发病率。

做好夏季修剪清园

以消灭越夏菌源为主,在6~9月份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然后喷中药杀菌剂靓果安400倍液+有机硅,喷施29%石硫合剂150倍液及树体消毒,减少菌源。用20%~25%浓度的石灰乳涂刷树干杀菌消毒,加强李蚜、李瘤蚜、蛀食性害虫的防治,消灭越夏菌源、虫卵,减少虫伤危害树皮。

刮疤涂药

在李树萌芽前或春季用抗菌剂“402”100倍液涂抹病,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喷杀或涂抹病株,杀灭病菌,减少侵染源。涂抹方法:先用刀将病部干胶和老翘皮刮除,再用刀纵横划几道(所画范围要求超出病病健交界处,横向1cm,纵向3cm;深度达木质部),并将胶液挤出,然后使用溃腐灵原液或5倍液+渗透剂如有机硅等,对清理后的患病部位进行涂抹,一般涂抹2次,间隔3~5天,必要时,在流胶高峰期再涂抹1次。

药物防治

早春萌动前喷施5°Be石硫合剂或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倍液,杀死越冬后的病菌,每10天喷1次,连喷3次。

2月下旬~3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胶病弹出分生孢子的时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靓果安600倍液进行预防。

3月上旬~4月上旬、5月上旬~9月上旬为侵染性流胶病的2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喷1次靓果安600~800倍液等,连喷2~3次,喷药次数根据病情而定。

3月下旬~4月上旬发病初期,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5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代森胺1000倍喷雾;每10天喷1次,连喷3~4次。结合防病,喷施50%辛硫磷乳剂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1~2次,防治李蚜、李瘤蚜孵化幼虫;

5~9月间,正值高温高湿季节,病害发生严重,应采用25%施宝克乳油500~800倍液、50%施宝功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粉剂800倍液喷洒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上述农药好交替使用。

感谢大家的查阅和支持,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大家可以多多的关注耕种帮公众号:耕种帮。

1、病害症状

病菌主要侵染李树当年生枝条,初期为淡褐色小病,随后逐渐凹陷、扩大成椭圆形或梭形褐色,中心疣状小突起,病继续扩大可达2—5毫米,枝条发病后至第2年遇雨流出胶液,初期半透明,后期变琥珀色至黑褐色胶块,切开病剖面,坏死组织达木质部的表层。后期病处产生小黑点,是病原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枝条枯死。多年受害的李树营养输送受到影响,造成树势逐渐衰弱。

2、病害发生规律和病原特性

该病在永泰于8—9月当年枝条上开始出现病,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病出现盛期,其气温18—26℃,如连续阴雨,湿度大,日照少,相树湿度在75%以上,则促进病出现,12月份气温下降到15℃以下,病停止发展,病菌进入越冬阶段。病出现时首先出现疣状凸起,随后在其周围发生凹陷,逐渐扩大2—5毫米呈椭圆形或梭形,病进一步扩大后右部分或边缘出现纵向开裂,此时切开病可见坏死组织已达木质部表层。在下雨时病处流出半透明胶状物,随后胶状硬化变成琥珀色。翌年初在病处出现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散射期在4—6月。分生孢子释放与降雨量有关,雨量增加促进孢子散发,病菌主要靠雨水和风传播。雨天病部溢出大量病菌孢子顺着雨水流下或溅附在新梢上,成为新梢枝条感病的主要菌源。病菌适在PDA培养基上和25—30℃条件下生长,在翌年的7月田间存活率31.3%,长可存活20个月。病菌从伤口侵入,亦能从表皮直接侵入。病菌同时可侵染危害桃、梅及奈李。李树不同品种发病、受害程度不同。

3、防治技术

3.1农业防治措施

防治此病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治疗是被动措施,特别是当前提倡生产、消费绿色品,更应该减少施用农药。因此应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以化学药剂防治。

3.1.1冬季清园修剪冬季休眠期,开展清园、三光、修剪作业,清除果园内和四周的杂草,修剪树上的病枝、枯枝、交叉枝、重叠枝,修剪后的病枯枝要进行焚烧。通过这些措施能有效地减少病源。

3.1.2施肥技术李树生长需要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钙、镁、硼等元素,以及它们之间数量的平衡,要满足这些元素的供给。科学的方法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对果园的土壤、叶片营养分析确定施肥方案。但是,目前的生产条件对大部分的果农而言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试验中施用了一种含有机质和以上各种元素的李树有机专用肥,株产量50kg的成年树,年施基肥1kg,花前肥、壮果肥0.5kg,采果肥1kg,达到了明显的防病和增产效果。

3.1.3雨季及时开沟排水李树根系属好气性,在耕地上种植李树一定要注意及时排水,易积水的果园要开30—50厘米的深沟,不仅有利李树生长,增强抗病能力,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果园的湿度,抑制了病菌的生长,达到防病的目的。

3.1.4采收技术有些李产区采鲜果主要用于加工李坯或李干,在采收时传统习惯是用竹杆敲打树干、枝击落李果,枝梢造成机械损伤,为病菌的侵入创造条件。因此,要提倡手工采摘李果,既能提高鲜果的质量,又能保护枝梢,减少病菌侵入的机会。

3.2药剂防治技术

3.2.1防治时期根据几年来的试验,佳的防治时期在每年的5—6月份,物候期是果实迅速膨大、花芽分化和枝条老化成熟期。此时期正值初夏的梅雨季节,果园湿度大,旬均温20℃以上,适合病菌的生长。在这一时期,每隔7—10d左右喷施1次杀菌剂,共喷施3—4次,特别要在雨后放晴气温迅速回升时和台风后喷药。5月份可以结合防治桃小食心虫、蚧壳虫一并进行。

3.2.2防治药剂休眠期用药:冬季清园、修剪后喷施一次波美1—2度石硫合剂。生长期用药:可用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0.2%的溶液或12.5%特普唑可湿性粉剂0.05%—0.04%的溶液防治效果显。

李树流胶病leedingdisease,又称疣皮病,是危害李、柑桔、桃等果树植株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树干上。此病会造成树皮与木质部腐烂,树势日趋衰弱,叶片变黄,变小。严重时,全株树干枯死。

1李树流胶病的发病症状

李树流胶病发病初期病部呈灰褐色,并渗出半透明黄褐色的树胶,病部树皮松裂、脱落,木质部显露,周围出现隆起。冬季气温较低时,常因寒潮以及早霜使枝干冻伤,容易诱发流胶病。梅州地区的天气条件,7月份气温过高,湿度不足,病害发生缓慢;8~9月份雨水较多时,可再蔓延危害。

李树流胶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2种。

1.1生理性流胶

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以主干发病突出。发病初期病部肿胀,并不断流出树胶,3~4个流胶珠连在一起,形成直径3~10mm圆形不规则流胶病。树胶初时为透明或褐色,时间一长,柔软树胶变成硬胶块。雨后树胶与空气接触变成茶褐色硬质琥珀状胶块,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变褐腐烂,致使树势越来越弱,严重者造成死树,雨季发病重,大龄树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

1.2侵染性流胶

主要为害枝干。病菌侵染当年生枝条,多从伤口和侧芽处入侵,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具有潜伏侵染特征,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圆形的小黑点,1年有2次高峰期,5月上旬~6月上旬1次,8月下旬~9月上旬1次,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大区别。

2李树流胶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

李树流胶病是由葡萄座腔菌、桃囊孢菌侵染引起的。此外,树干害虫、冻害、霜害、受涝、土壤粘重及各种树皮损伤或环割树皮,也会引起流胶。李树流胶病的病原菌在树干、树枝的染病组织中越冬,第2年在萌芽前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且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后可再侵染。梅州地区每年在3月下旬开始发生流胶病。高湿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春季低温多阴雨易引起树干发病,高温多湿的4~6月更是发病盛期。病原李囊孢菌通过风雨传播,再到枝条和树皮进行初侵染,其分生孢子发芽温度为8~40℃,适温度为24~35℃,相对湿度85%~90%。病菌在树干、枝条病中越冬,于次年3月下旬~4月中旬开始喷射分生孢子,随气流、降水滴溅传播,从枝条皮孔或伤口侵入树皮再侵染。5~6月为侵染高峰期,9月下旬~10月中旬侵染缓慢停止。在管理粗放、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树体衰弱的情况下,易发生病害。

3侵染途径

侵染性流胶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枝里越冬,次年3月下旬~4月中旬散发生分生孢子,随风而传播,主要经伤口侵入,也可从皮孔及侧芽侵入引起初侵染,可进行再侵染。特别是雨天从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顺枝干流下或溅附在新梢上,从皮孔、伤口侵入,成为新梢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枝干内潜伏病菌的活动与温度有关。当气温在15℃左右时,病部即可渗出胶液,随着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增多,病情加重,且土壤粘重、酸性较大、排水不良易发病。

4主要的综防技术

根据李树流胶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在生产实际中防治此病应以农业防治与人工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主要控制孢子的飞散及孢子的侵入发病的2个高峰期。具体措施如下。

4.1加强李树养护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李树的抗病能力

4.1.1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667m2增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适量增施磷、钾肥,中后期控制氮肥;科学修剪,合理负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损伤,协调生长与结果的矛盾,保持稳定的树势。同时,在雨季时做好排除积水,降低李园湿度。适时夏剪,改善透风透光条件,同时防治好其它病虫,特别是李树的枝干害虫,减少病虫伤口和机械伤口。

4.1.2改良土壤,增施石灰。李树耐干旱,适宜在沙质松散土壤中种植,应改良土壤,粘土应掺入粗沙;667m2施生石灰25~50kg,改善土壤的酸碱度,降低发病率。

4.2做好夏季修剪清园

以消灭越夏菌源为主,在6~9月份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然后喷中药杀菌剂靓果安400倍液+有机硅,喷施29%石硫合剂150倍液及树体消毒,减少菌源。用20%~25%浓度的石灰乳涂刷树干杀菌消毒,加强李蚜、李瘤蚜、蛀食性害虫的防治,消灭越夏菌源、虫卵,减少虫伤危害树皮。

4.3刮疤涂药

在李树萌芽前或春季用抗菌剂“402”100倍液涂抹病,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喷杀或涂抹病株,杀灭病菌,减少侵染源。涂抹方法:先用刀将病部干胶和老翘皮刮除,再用刀纵横划几道(所画范围要求超出病病健交界处,横向1cm,纵向3cm;深度达木质部),并将胶液挤出,然后使用溃腐灵原液或5倍液+渗透剂如有机硅等,对清理后的患病部位进行涂抹,一般涂抹2次,间隔3~5天,必要时,在流胶高峰期再涂抹1次。

4.4药物防治

早春萌动前喷施5°Be石硫合剂或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倍液,杀死越冬后的病菌,每10天喷1次,连喷3次。

2月下旬~3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胶病弹出分生孢子的时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靓果安600倍液进行预防。

3月上旬~4月上旬、5月上旬~9月上旬为侵染性流胶病的2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喷1次靓果安600~800倍液等,连喷2~3次,喷药次数根据病情而定。

3月下旬~4月上旬发病初期,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5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代森胺1000倍喷雾;每10天喷1次,连喷3~4次。结合防病,喷施50%辛硫磷乳剂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1~2次,防治李蚜、李瘤蚜孵化幼虫;

5~9月间,正值高温高湿季节,病害发生严重,应采用25%施宝克乳油500~800倍液、50%施宝功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粉剂800倍液喷洒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上述农药好交替使用。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如何使用乙烯利催熟棉花
李树流胶病leedingdisease,又称疣皮病,是危害李、柑桔、桃等果树植株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树干上。此病会造成树皮与木质部腐烂,树势日趋衰弱,叶片变黄,变小。严重时,全株树干枯死。下面给大家介绍下李树流胶病的发病规律与综防技术。李树流胶病的发病规律与 ...
下一篇:玉米怎么补种 玉米补种小窍门
李树流胶病leedingdisease,又称疣皮病,是危害李、柑桔、桃等果树植株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树干上。此病会造成树皮与木质部腐烂,树势日趋衰弱,叶片变黄,变小。严重时,全株树干枯死。下面给大家介绍下李树流胶病的发病规律与综防技术。李树流胶病的发病规律与 ...

相关技术

最新评论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采用内蒙古圈养吃精饲料绵羊羊粪为原材料,添加
葡萄红蜘蛛用什么药?
  耕种帮解答:  葡萄红蜘蛛为害特点:主要为害葡萄新梢、叶片、果柄和果穗,被害
葡萄根瘤蚜怎么防治?
  耕种帮解答:  葡萄根瘤蚜为害特点:仅为害葡萄,是国际和国内重要检疫对象之一
葡萄锈病用什么药治疗?
  耕种帮解答:  葡萄锈病症状:葡萄锈病主要为害植株中下部叶片。病初叶面现零星
葡萄灰霉病用什么药最好?
  耕种帮解答:  葡萄灰霉病症状:主要为害花穗和果实。花序感病后,初呈淡褐色水
葡萄黑痘病用什么药最有效?
  耕种帮解答:  葡萄黑痘病症状:此病主要侵染绿色果实、叶片、叶柄、新梢和果梗
葡萄白粉病用什么农药?
  耕种帮解答:  葡萄白粉病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藤蔓等,幼嫩组织易感
葡萄炭疽病用什么药治疗效果
  耕种帮解答:  葡萄炭疽病症状:一般发生在着色或近成熟的果实上,有时也为害叶
葡萄霜霉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耕种帮解答:  葡萄霜霉病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染新梢幼果等幼
苹果红蜘蛛用什么农药能治?
  耕种帮解答:  苹果红蜘蛛为害特点: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受害初期出现白色小斑点
苹果金纹细蛾用什么农药治?
  耕种帮解答:  苹果金纹细蛾为害特点:幼虫从叶背潜人叶内,取食叶肉,形成椭圆
苹果卷叶蛾用什么杀虫剂?
  耕种帮解答:  苹果小卷叶蛾为害特点: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为害叶片时,幼虫将
苹果霉心病用什么药治疗最好
  耕种帮解答:  苹果霉心病症状:病菌主要为害果实,症状主要有果实心霉变和果实
苹果锈病用什么药效果最好?
  耕种帮解答:  苹果锈病症状:叶片肥厚肿胀,背面有黄色毛状突起是其典型特征。
苹果斑点落叶病要用什么药打
  耕种帮解答:  苹果斑点落叶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造成早落,也为害新梢和果实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6-3 01:30 , Processed in 0.76713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X3.2

© 2015-2019

45010702000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