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品种 各种病菌、害虫、杂草,其机体构造、生理机能、生活习性不同,同一种药剂对不同防治对象的药效不同;同一种防治对象对不同的药剂也表现出不同抵抗力。此外,同一种病菌、害虫、杂草的不同发育阶段,对药剂的抵抗力也有显著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和作物,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弄清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及生育时期,做到“对症下药”。 二、掌握防治适期 适期用药是提高施药效果的关键所在。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和避免滥用农药,应采取“两查两定”,即对害虫,一般是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而对病害,通常是查发病率,定防治对象田;查发病程度,定防治适期。 三、确定农药的稀释倍数和用药量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农药使用说明进行,禁止使用无标签说明的农药。在农药与水配兑使用时,要注意搅拌均匀,否则不仅不能保证药效,而且造成局部药害。 四、选择适当的施法 必须根据病虫的危害特点和分布情况选择适当的施法,否则就难以控制病虫的危害。如防治土传病菌、萌动的杂草种子、地下害虫,应采取药剂处理土壤、开沟撒施等方法:而防治在植株上危害的病虫,就应选用喷雾法或喷粉法;防治种传性病害,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处理。 五、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 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根据农药理化性质合理的使用,不但能扩大防治范围,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但混配农药应注意:1.农药混合后药效提高或效果互不影响的可以混用。农药混合用后药效迅速降低的或失效的坚决不能混合使用。混合后经过一段时间药效降低的可随配随用。2.农药混合后对作物产生药害的不能混用。 六、选择用药时间和改善施药条件 如防治日出性害虫应在上午8~9时,因为此时露水已干,温度也不高,是日出性害虫取食、活动旺盛的时候,这时用药不会因为露水而冲淡药液和温度过高而使农药分解,降低药效,有利于害虫增加食药和接触的机会;防治夜出性害虫应在下午5~6时,因为此时可以避开强光、高温时段,害虫即将开始活动,用药有利于杀死害虫。又如杀虫剂“辛硫磷”、除草剂“氟乐灵”见光易分解,应贮于避光阴凉处,施药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土壤处理后要拌土,以延长药效期。防治水稻螟虫、稻飞虱时田间要有薄水层,使害虫从根部向上移动增加农药触杀机会;落入水中的农药通过水稻茎叶间隙的扩散作用,将农药从下部传运到稻株的中上部,扩大杀虫范围;内吸性农药随水被根茎吸收后,还可传导到稻株的其它部位进行杀虫。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1 07:41 , Processed in 5.72472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