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2023-8-2 11:13|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66| 评论: 0

我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120万亩左右,已成为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

  玉米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瘤黑粉、纹枯病、茎基腐病、锈病。

  玉米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玉米螟、甜菜夜蛾、棉铃虫、地下害虫。

  玉米田主要杂草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打碗花、藜、马齿苋、车前、猪殃殃、苍耳、蒺藜、田旋花、苣荬菜、灰绿藜、黄蒿、地锦等

  玉米田主要虫害

  一、玉米螟

  别名钻心虫

  为害特点:低龄幼虫取食心叶,受害心叶展开后出现一排小孔;三龄后开始蛀茎为害,常造成枯心。影响水分和养料运送,不能开花,甚至造成植株凋萎枯死或折断。

  [发生规律]

  在我县一年发生3-4代,以末代老熟幼虫在栽培植物或野生植物茎秆或穗轴内越冬。翌春即在茎秆内化蛹。成虫羽化后,白天隐藏在植物及杂草间,傍晚飞行,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夜间交配,交配后1-2天产卵,雌蛾喜在将抽雄蕊的植株上产卵,产在叶背中脉两侧,少数产在茎秆上。平均每雌产卵400粒左右,每卵块20-50粒不等。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心叶处或嫩叶上取食,被害叶长大时显示出成排小孔。卵期3-4天,幼虫期20-31天,蛹期8-10天

  防治方法]

  1.每年4-5月前把茎秆处理完,消灭越冬寄主。

  2.幼虫多在心叶中为害,可将3%氧化乐果颗粒剂或用2%氧化乐果粉剂250 -500g ,加河沙或细沙2 -3kg 拌匀,逐株施入叶。

  3.喷洒5%锐劲特悬浮剂或50%敌敌畏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还可喷洒2%杀甲维盐乳油2000-3000倍液。

  二、玉米蚜

  别名腻虫、蚁虫

  为害特点]成、若蚜刺吸植物组织汁液,引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玉米蚜多群集在心叶,为害叶片时分泌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在紧凑型玉米上主要为害雄花和上层1—5叶,下部叶受害轻,刺吸玉米的汁液,致叶片变黄枯死,常使叶面生霉变黑,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粒重,并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1))用玉米种子重量0.1%的10%吡虫啉可湿粉剂浸拌种。(2)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施3%啶虫嘧或10%吡虫啉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当有蚜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指蜜露)时应进行全田普治

  三、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在我县1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严重。

  5.中下旬始见初

  发代蛾,6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危害,11月中旬左右终见幼危害,12月上旬初终见末代成虫,3~4代为主害代。

  甜菜夜蛾卵多产在叶中上部,成块状,卵粒少则几粒,多则百粒以上。初产卵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近孵化时呈灰黑色,卵块经3天左右孵化完毕。

  清晨7点前孵虫最多,初孵幼虫啮食卵壳仅留茸毛,多数群集静伏卵处,一旦受惊便潜逃或吐丝飘移至邻株,多在幼嫩部位取食,幼虫昼伏夜出,下午6时开始外出活动,凌晨3—5时活动虫量最多。

  低龄幼虫食量小,随虫龄增加,食量大增,抗药性增强,4、5龄幼虫常将叶吃成缺刻,甚至吃光。幼虫具多食性,畏强光,具有转株取食、假死性和喜旱惧湿习性,老熟幼虫在浅土层内化蛹,蛹期5—9天。成虫具趋光性和趋化性,对黑光灯趋性强,白天潜伏草丛或田内,受惊可短距离频繁迁飞,夜间20—23时活动最盛,进行交尾、产卵。

  化学防治甜菜夜蛾世代重叠严重,抗药性和隐蔽性强,其药剂防治应坚持“防早治小”策略。抓住卵孵盛期或初见危害时,立即选用高效、低毒、无公害的化学农药防治,如2%杀甲维盐或甲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注意不同药间复配与轮换使用,清晨或傍晚施药效果最佳。

  四、粘虫

  粘虫又名剃枝虫、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是我国著名的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害虫,同时也是我地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对象之一。粘虫的幼虫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为害。

  一二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

  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发生严重时,常常在一夜之间把玉米苗吃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翻犁复种。。

  粘虫是一种比较喜好潮湿而怕高温和干旱的害虫,但雨量过多,特别是暴雨或暴风雨的袭击,粘虫数量常显著下降。幼虫不耐高温和低湿,气温19— 23℃ ,相对湿度50%—80%最有利。当温度高达 35℃ 或相对湿度降低到18%时,初孵化的幼虫都不能成活。

  一般水浇地、前茬小麦多肥密植的田块以及麦垄间播田,小麦、玉米共生期长的田块,由于食源充足,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田间虫口密度就大,危害相对就重。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硬茬播种的田块,待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浅耕灭茬,破坏玉米粘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源。

  2、人工捕杀:玉米出苗后,在幼虫取食的早晚人工捏杀幼虫。

  3、化学防治:

  (1)、毒饵诱杀:亩用90%敌百虫 100克 兑适量水,拌在 1.5公斤 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

  (2)、叶面喷雾:亩用2.5%敌杀死、2.5%功夫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30毫升兑水 30公斤 均匀喷雾;灭幼脲3号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3)、撒施毒土: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 -100克 适量加水,拌砂土40 -50公斤 扬撒于玉米心叶内,即可保护天敌,又可兼防玉米螟。

  在玉米粘虫的防治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虫情监测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尽量把玉米粘虫防治在三龄以前。防治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喷药部位尽量施药在玉米心叶。

  玉米田主要病害

  一、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

  玉米上常见的病害有10多种,如黑粉病、干腐病、纹枯病、病毒病等.但发生最普遍的是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

  一.症状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大斑病在叶片上表现纺锤形的病斑,小斑病一般为椭圆型小班。

  二、病害循环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侵染循环基本上相同,两种病害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原物,条件适宜时,病菌萌发,侵染玉米,发病部位产生的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在田间反复侵染,导致病害流行。

  三、发病因素1.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时晴时雨是大小斑病最适合的发病条件.

  2.菌源基数旱地玉米连作发病重.秋玉米地若离重病田的夏玉米地较近则发病较重.

  3.品种因素品种单一化发病重.

  4.生育期与长相抽穗前后最易感病;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深不易感病.

  四、防治方法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病害循环、发病规律基本相同,因此,两病的防治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消灭菌源,加强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策略。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种种植的丰产抗病品种。

  2.消灭菌源: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性。

  4.及时摘除病叶:摘除病叶,减少再侵染源。

  5.药剂防治:根据病情“挑治”和“普治”相结合。亩用70%百菌清 50克 或25%戊唑醇 20克 兑水 30公斤 喷雾。

  二、玉米瘤黒粉病和丝黑穗病

  玉米瘤黒粉病和丝黑穗病是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瘤黒粉病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部各器官,受害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最后呈黒粉,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雌穗、雄穗),受害果穗完全呈黒粉,仅剩下丝状纤维组织,故名“丝黑穗”。

  症状

  玉米瘤黒粉病

  局部侵染,在玉米全生育期任何地上部分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害。叶片受害常出现成串排列的病瘤,外膜破后散出黑褐色粉(冬孢子).严重时全穗形成大的病瘤.

  玉米丝黒粉病

  系统性病害,只侵害雌穗和雄穗.颖片增长呈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菌瘿,外包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冬孢子),发病重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成黑穗。

  防治方法:亩用70%百菌清 50克 或80%乙蒜素30毫升兑水 30公斤 喷雾。

  三、玉米茎腐病和纹枯病

  玉米茎腐病中后期症状较明显,茎基部腐烂,有时外部不显症,但剖茎内部变褐,有时出现青枯,由上而下,产生粉红色霉.病菌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根部侵入.

  玉米纹枯病可危害茎,叶,穗部,初期形成水渍状暗绿色病斑随后发展为椭圆或不规则纹状斑,最后形成大斑.病部产生许多黑褐色菌核.以病残体在田间或粪肥中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亩用20%井岗霉素 100克 兑水 45公斤 对茎基部喷雾。

  四、玉米锈病

  症状、此病主要侵害叶片,严重时果穗、苞叶和雄花上也可发生。最初在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不明显的淡黄色小点,以后突起,并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黄褐色,周围表皮翻起,散出铁锈色粉末。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突起,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其它部位的症状和叶片基本相同。

  发病规律、玉米锈病的病原菌随病株残体越冬,构成第二年的初次浸染来源。叶片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重复浸染,蔓延扩大。早熟品种易发病,马齿型品种比较抗病。高温多湿、多雨、多雾季节常易引起病害流行,如偏施、多施氮肥更会加重发病。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当地抗病的马齿型品种。

  2、发病时及时喷施三唑酮进行防治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要做好综合防治措施:首先应选用适合当地栽培高产又抗病的玉米品种;其次是不同玉米品种合理搭配;第三根据当地的种植制度合理轮作;第四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来源;第五及时施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我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120万亩左右,已成为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   玉米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瘤黑粉、纹枯病、茎基腐病、锈病。   玉米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玉米螟、甜菜夜蛾、棉铃虫、地下害虫。   玉米田主要杂草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 ...
下一篇:玉米病虫综合防控技术
我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120万亩左右,已成为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   玉米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瘤黑粉、纹枯病、茎基腐病、锈病。   玉米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玉米螟、甜菜夜蛾、棉铃虫、地下害虫。   玉米田主要杂草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 ...

相关技术

最新评论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采用内蒙古圈养吃精饲料绵羊羊粪为原材料,添加
怎样给西瓜施追肥?
  1、西瓜苗期追肥:西瓜定植后可以追施催苗肥。结合浇缓苗水,在西瓜植株附近开一
怎样给西瓜施基肥?
  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西瓜,应该施足基肥,以防止后期脱肥影响产量。基肥以腐熟
西瓜苗期如何施肥?
  1、营养土的配置:营养土的结构和成分对西瓜根系和幼苗的生长有直接的影响。育苗
西瓜的需肥特点是怎么样?
  一般认为每1000千克商品瓜需氮5.08千克、磷1.56千克、钾6.4千克。氮能促进植株正
西瓜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有哪
  1、温度要求  西瓜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25~30℃,40℃高温则对
西瓜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哪些?
  西瓜属葫芦科,原产于非洲。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
怎样预防棚室西葫芦氨气危害
  1、西葫芦氨气危害症状:花、幼叶、幼果等幼嫩组织先发生褐变,后变为白色,严重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锌症
  西葫芦缺锌症状:从中部叶片开始褪色,与正常叶比较,叶脉清晰可见。随着叶脉间逐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镁症
  西葫芦缺镁症状:西葫芦植株下部叶叶脉间由绿渐渐变黄,最后除叶脉、叶缘残留绿色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钙症
  西葫芦缺钙症状:西葫芦植株上部叶稍小,向内侧或向外侧卷曲,生长点附近的叶片叶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钾症
  西葫芦缺钾症状:西葫芦植株生长缓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由青铜色逐渐向黄绿色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磷症
  西葫芦缺磷症状:西葫芦植株矮化,叶片小而僵硬,颜色暗绿,叶片平展并微向上挺。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缺氮症
  西葫芦缺氮症状:西葫芦缺氮植株生长缓慢,呈矮化状,叶片小而薄,黄化均匀,不表
棚室西葫芦化瓜的原因及防治
  西葫芦化瓜是生产上较常见现象。化瓜即指西葫芦雌花开放后3~4天内,幼果前面部分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6-16 18:23 , Processed in 0.88689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X3.2

© 2015-2019

45010702000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