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尿素注意事项 1、不能地表撒施,要防止尿素随地表径流或随水流失。如果尿素撒施在地表,正常情况下要经过4~5天转化,然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铵化过程中被挥发掉,利用率只有30%左右,并且在碱性土壤表面撒施,氮素的损失更多,因此氮素不能地表撒施,要深施、覆土。试验证明,尿素施在10cm深土层处,氨就不会扩散到地表而挥发损失。在水田追肥时,追肥后6~7天内,不要排水。 2、尿素不要和碳铵混用。因尿素施入土壤后,要先转化成铵态氮或硝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并且在碱性条件下其转化速度要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属于碱性肥料,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 pH 值为8.2~8.4。因此,土壤中碳铵和尿素混用,会大大降低尿素的转化速度,减少尿素的肥效,得不偿失。 3、尿素施用后切忌马上浇水。尿素是酰胺态氮肥,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2~10天)的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如果施用立马浇水,尿素会溶于水而流失。 4、要防止尿素发生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损失氮素。在早田要通过适当的耕作管理措施,使土壤的水气状态适宜;在水田烤田前的3~5天不宜施肥。 5、尿素相对分子质量小,水溶液呈中性,容易被农作物叶片吸收,常常被用作根外追肥,但应注意控制喷施浓度。 6、在施用尿素时,注意随用随开袋,袋内如果还有未用的尿素,应立即扎紧袋口,以防化成水,在炎热高温和多雨的季节应特别注意。 7、当缩二脲含量高于1%时,不可用作根外追肥。尿素用于瓜、菜苗期时,尤应注意防止缩二脲的毒害。作物盛花时不能进行根外追肥,以免影响作物授粉,降低产量。喷施用的溶液浓度一定要按不同作物需要配制,不能过浓,以防产生肥害。 作物受缩二脲危害后的补救措施因作物而异。对于水稻,在发现受害后需立即换水,勤排勤灌,如此排灌2~3次后基本能消除毒害,而后再看苗追施复混肥,以促进秧菌生长;对于小麦和棉花,受害轻的可立即灌水,使缩二脲向下淋失,以降低浓度,受害严重的田块浇灌后,应及时改种其他作物;对受害严重的西瓜,需及时灌水排毒或耕耙分散毒性,然后改种其他作物;受害的胡桑,灌水已难根治,必须将肥料从土中扒出撒施在桑园中,分散稀释才能消除毒害,然后喷施0.2%磷酸二氢钾以促使其恢复生机。 8、不宜盲目加大尿素用量。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和苗木中施用尿素的普及,大田作物尿素施用量的增加,以及将尿素在施用前的化学稳定性,推理为施用入土后也能保持其稳定性的认识误区,使尿素施用后在一定条件下引起肥害的实例有增无减。通常这类受害作物的肥害症状与氨中毒相似,大多为植株的幼嫩部分(幼叶、幼根)受到灼伤,甚至引起幼苗死亡,在苗床、秧田和设施下更为明显。盛夏高温季节或设施下表面施用时,将加剧这种肥害。因此,必须控制尿素用量(包括复混肥中的尿素),深施入土并覆以薄土,水田作基肥时应与耕层水土拌和,作追肥时控制用量并结合灌水。设施下应强调提前施入土中和注意通风。 9、早春低温季节施用尿素需提前1周左右施下。尿素与铵态氮、硝态氮不一样,是一种酰胺态氮,需在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转化为铵离子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这个转化过程与土壤温度有密切关系,当土壤温度在30℃时,转化过程快,只需2~3天,而当土壤温度为10℃时,则需7~10天才能全部转为铵态氮。因此,在低温季节施用尿素,其肥效常比碳酸氢铵来得慢,一般要迟4~5天。 ![]()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3-9-28 04:39 , Processed in 0.03401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