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药效不佳的原因 1、用药时机把握不准。打药务必抓住时机,只有了解病虫所发生的规律,适时用药,方能奏效。例如治螟虫必须在卵孵高峰期用药,如果等到蚁螟己蛀入茎秆,出现了枯心、白穗、死穗等再来用药,肯定防效不佳。 2、施药方法不当。田间病虫的发生、危害和栖息在作物上都有一个危害部位,这个特定的部位,便是我们农药这支箭应该射中的靶。射不中靶,农药防效就差。如防治螟虫要对准心叶喷药,防治稻飞虱和纹枯病要对着稻株下部喷药,稻纵卷叶螟、叶稻瘟、白叶枯病等要向上部叶片喷药。 3、病虫抗性不断增加。病菌和害虫对农药的抗性,是阻碍农药充分发挥应有防治效果和潜在效能的现实问题。随着杀虫剂用量迅速増加和品种不断更替,病虫抗药性日趋加剧。特别是粮、油、菜、茶、果等主要作物,用药频繁的重大病虫的种类,其抗药性更是几倍、几十倍的増加。 4、不懂技术,防治对象不明确。病当虫打,虫当病杀,草做虫除,这首先是诊断错误,判别不清,导致错误用药,防治不佳甚至产生药害。如棉花现蕾后发生的红叶枯死病,叶脉变绿,叶肉紫红,呈猪肝色,叶片向下反卷,最终焦枯脱落,人们容易误认为是红蜘蛛危害;大豆田杂草菟丝子危害,导致大豆生长停滞,发育不良,误当成根结线虫病来治等等,当然越治越严重。 5、喷施药液浪费大。目前我国农村普遍使用的喷药器具,仍然是几十年一贯制的工农一16型喷雾方法,费劳力、浪费大、易中毒、不安全、雾粒粗、防效差。据测定,这种喷雾法,黏性差,沉积率低,其中70%~90%药液白白浪费,滴落在土壤里,流失在水域中,而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所以应积极推广低容量喷雾、超低量喷、弥雾、静电喷雾等新机具和技术,这是解决防治不佳减少浪费的有效途径。 6、农药自身防效的局限。有些农药对某些病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另一些病虫却无能为力,防效极差。如三唑磷对稻螟、棉铃虫和其他鳞翅目类害虫防效都较好,而且对这些害虫有明显的杀卵作用,但它却能刺激稻飞虱产卵,导致稻飞虱再度猖獗等等。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12 07:17 , Processed in 0.02561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