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果收购后,视质量情况进行整理、晾晒、除杂,水分降到8%以下。入库后利用冬季低温天气,进行自然或机械通风,降低堆温。在仓温回升高于外温时,要及时通风换气,排出仓内高温空气,充入低温空气,最大限度地控制仓内温度,以保持仓内相对低温。 花生贮藏期间,必须注意贮藏环境条件的变化及荚果的生理变化,以保证荚果的优良品质和种子旺盛的生活力。要及时检查、加强管理,一旦发现异常现象,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1、花生贮藏中的检查 花生种子含水量和堆温是安全贮藏的主要因素。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堆温、水分及种子发芽率。如发现超过安全界限,需立即通风翻晒。室外囤藏或露天贮藏的,应防止雨雪侵入,以免引起霉烂。翻仓摊晒时,应选择晴朗而温度不过高的天气。由于翻晒可能增加破伤,次数应尽可能少些。 2、防止霉变 霉变是指花生发霉变质的现象。其发生是由于荚果或种子带菌,又在贮藏中具备了适合菌类繁殖的环境条件。 危害花生贮藏的菌类主要是曲霉菌属、青霉属和镰孢菌属的一些种。这些真菌在花生上生长并分泌水解酶,引起干重损失、含油量降低、游离脂肪酸增加,进而使种子酸败,损害生活力。菌类是入库前荚果及种子上带有的,但是带菌量的多少则因种子情况有所不同。例如,重茬地花生及收获过迟或收刨、摘果、晒干过程中受损伤的花生,带菌量就较多。这些菌类不仅附着在果壳上,并且容易侵入壳内,但不易侵入完整的种皮。因此,破伤粒要比完好种子容易霉变。霉变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含水量8%以下的种子,温度20℃以下不易霉变。霉菌活跃繁殖的环境一般是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温度在20~25℃。 贮藏中霉变危害的严重结果是产生污染花生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圆弧青酶菌毒素、赭曲霉毒素、橘霉素、赤霉烯酮等。黄曲霉毒素是公认的强致癌物质,对人、畜危害极大。黄曲霉菌生长的最低温度为6~8℃,适温为36~38℃,最高为44~46℃。种子含水量12%~20%时,该菌生长最快;9%~11%时生长很慢。空气相对湿度70%、种子含水量8%时,该菌不能生长。 据报道,在花生收获后采取各种措施如日晒、风干、烘干等,迅速降低花生的含水量,4~5天内降到安全含水量(8%)以下,可大大减少黄曲霉菌侵染机会。由于霉菌生长需要氧气,用聚氯乙烯薄膜袋贮藏花生,能大大降低氧气浓度,贮藏9个月基本上不受黄曲霉污染。 3、防止虫害 花生贮藏期间的害虫,主要是印度谷螟,虫害发生部位多集中在花生米堆表层30cm深处。印度谷螟有吐丝结网的习性,严重时造成“封顶”现象。植物检疫所资料显示,花生贮藏期间发生比较普遍、危害比较严重的还有拟谷盗、锯谷盗、玉米象、粉斑螟等。 害虫的活动季节一般是3~4月开始至11月份,而以8~9月份危害最严重。 花生贮藏害虫的主要来源和传播途径有三:一是装运过程中带入虫源,二是贮藏场所有害虫潜伏,三是贮藏期间感染。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下,在-10~-15℃低温下,潜在虫源可基本消除。但对度夏的库存花生,需切实注意。 为了减少外界不良气候的影响,除了密闭仓库门(仓库具有防潮、隔热性能)、保持干燥低温环境外,还可在花生种子堆上压盖席子或麻袋等物,再压盖麦糠,以保持低温干燥状态,减少外界病虫害侵入。 防治贮藏期间的虫害,主要是确保入库前的花生在收、晒、运过程中不带虫源,并做好人库前的仓库消毒。已入库的花生,不宜采用库内熏蒸,以免因虫尸水分多,留于种子内导致生霉。倘若贮藏中发生虫害,应及时翻仓消毒,筛除害虫并喷洒适当农药,检查确实无虫后重新入库,或移人其他安全仓库。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15 05:59 , Processed in 0.03472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